您好!欢迎进入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创新平台 > 协同创新中心 >

协同创新中心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20-02-23 17:36:42   浏览量: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河北经贸大学为牵头单位,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省地理信息局等使十家参加单位共同组建。2013年12月,经“河北省2011计划”领导小组评审认定,中心被认定为培育建设的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二、中心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1.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河北急需、国内一流”的总体要求,站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立足河北,面向京津,率先建立完善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攻克一批我省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实践性、理论性难题,产出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和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大幅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力争培育2~3个省内一流、在全国拥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层次科研团队,将中心打造成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智库。
2.重点建设任务
一是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协同创新能力,营造协同体内“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创新环境,引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
二是攻克重大实践性政策性难题,努力打造省内一流智库。产出一批社会影响深广、应用推广价值高的研究成果,提高服务重大决策咨询需求的能力。
三是整合优质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点培育5个优势研究方向,产出一批高质量基础理论成果,建成1~2个国家级和2~3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
四是汇聚一流科研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人事聘任、科研评价等制度改革,努力建设2~3个高层次科研团队,培养6~8名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和实施实习性研究制度,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中心现有基础与前期培育情况
1.实体性机构实质运行。学校以改革创新精神,设立实体性机构——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走在了省内高校前列。
2.体制机制框架基本健全。学校公布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协同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心运行管理办法,制定了中心《章程》、《发展咨询委员会章程》、《人事聘任、评价、考核管理办法》、《科研组织与协同研究管理办法》、《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办法》等文件,中心管理运行制度框架基本健全。
3.科研实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农产品流通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所、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等10多个科研团队。2008年以来,中心成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49项,获得经费944万元;省级课题140项,获得经费409.25万元,合计1353.25万元;获得各级奖励40余项。
4.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培育期内,中心成员获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称号1人、国务院特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得省管优秀专家、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省突贡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燕赵文化英才、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等荣誉称号21人次。培养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等研究生300余人。
5.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08年以来,中心成员承担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73项,获得经费资助1551.7万元;50余份研究报告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多名成员参与国家和我省重大文件起草。
四、平台建设内容与骨干队伍概况
根据中心前期研究积累和优势,结合环京津产业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需求,按照“一个中心、五个方向、一个平台”的“151”整体架构建设。通过四年的培育建设,大力提升农产品流通与绿色农业发展、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与制度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绿色金融、京津冀绿色合作机制与政策等5个研究方向的协同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统计调查与大数据分析研究平台的科研支撑能力,为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一批重大决策咨询成果,将环京津产业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服务环京津转型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智库。
中心现有骨干研究人员3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人。拥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IVA)外籍院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北省高校百名创新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等称号34人次。中心研究人员汇集了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与管理、服务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企业管理及金融学等多学科的优势资源,研究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五、中心建设预期成效
建设期内,中心力争承担各类课题100项左右,经费资助800万元。其中:纵向课题60项左右,经费300万元;横向课题40项左右,经费500万元。力争发表90篇左右高层次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 3~5项,省部级奖励 6~10项。
人才培养方面,吸纳和培育高级创新研究人才80名以上。其中,骨干研究人员50人以上,力争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6~8名;新增高层次科研团队2~3个。培养博士50名左右,硕士240名左右,选派出国留学人员8~10名。
学科发展方面,推动产业经济学等学科加快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成为校级重点发展学科,力争产业经济学成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理论经济学成为省级优秀重点学科。创建绿色金融新学科。
社会贡献方面,力争为国家和我省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不少于60项;为环京津100家左右企事业单位提供人员培训、政策咨询等智力支持,对金融机构人员实务培训50批次。

版权所有: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联系电话:0311-85296109 传真:0311-85296109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高新区)裕华东路530号天山科技工业园B座1001室

邮箱:biur114@126.com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qq code back_top